讲教养的演讲稿7篇
演讲稿的撰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演讲,提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,很多人在撰写演讲稿时,往往会忽略听众的需求,可以通过调查了解,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讲教养的演讲稿7篇,感谢您的参阅。
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1
敬爱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时下,我们经常可以在路上听到龌龊之言,堂而皇之地“污染”着我们的文明天空。闯红灯,随地吐痰,乱扔乱画。这些行为也屡见不鲜,对此,我很是厌烦。
文明,何为文明,我国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,告诉我们:遵守道德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,维护我们的社会,维护我们的文明,需要我们唾弃这不堪入目的一幕幕。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标志,成熟的结晶,而人又是文明的创造者。我们在义务让这个社会更加强盛,所以就必需告别陋习。有人说:我不扔,别人还扔,我只是“随大流”。可你为何不去责备他们给予纠正呢?我要说:维护文明,人人有责。不管是谁破坏了我们的社会文明,我们都要惩罚他(她)。1988年上海甲肝的爆发和今年惨绝人寰的非典型肺炎,都告诉着我们,必需要告别陋习。否则,迎接人们的将是更大的灾难!
在这里,我真诚地呼吁:告别陋习,倡导文明,从我做起,从现在开始,克服不良习惯,不文明行为,全民行动,还我们一个文明,祥和的美好的天空!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2
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"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"。
不少同学都知道,本周六是农历九月初九,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——重阳节。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。东汉时期,民间在这一天又有登高的习俗,所以重阳节又叫"登高节"。
今天的重阳节,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,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,成为尊老,敬老,爱老,助老的老人节。在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里,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,健康长寿!
尊老爱幼,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我们还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。老一辈为了国家的强盛,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,他们艰苦创业,辛勤劳动了几十年,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,使我们茁壮成长。如今他们老了,理应受到全社会的`尊敬和照顾。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。
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,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,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,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。因此,我提议,每一位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,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帮他们洗衣,洗碗,扫地,叠被,多为他们着想,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,把好吃让给他们,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,对邻居长辈有礼貌,外出礼让老人。
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!
谢谢!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3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教养犹如一朵盛开的花,人们摘下它不同的花瓣,散发出迷人的芬芳。
我摘下了“拥有爱心”的花瓣。昨天要去学校,妈妈便带我到银行去取钱,待我们要出去时,一位老奶奶驼着背、弓着腰站在我前面,也许是没有力开门,脸上的焦急显而易见,在那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。我赶紧上前一步,用力拉开门。看见门打开,老奶奶转过来抬头看我,我从她眼神中看出了感激,老奶奶连忙说:“谢谢你。”我摇摇头。出来后,我隐隐听到后面有人说:“这孩子懂事嘞。”妈妈嘴上虽然没说什么,但我从她脸上看出了自豪感。
拥有爱心的花瓣自然散发出迷人的芳香。
哈桑摘下了“质朴忠诚”的花瓣。电影《追风筝的人》里面的哈桑是一个仆人的孩子,他对小主人阿米尔的感情真挚无比。有一个镜头定格在阿米尔对哈桑的问话中:“你能为我做什么?”哈桑真情地回答:“你让我做什么,我就做什么,哪怕是你让我吃地上的泥土我也愿意,只要你说。”那忠诚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银幕下的我。更感人的是风筝节比赛,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,成功打败最后一只风筝,而哈桑在帮他追风筝的时候,遭遇到几个成年坏孩子的报复,他们要哈桑交出风筝,可哈桑宁愿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也不肯交出风筝,只因那是阿米尔叫他追的风筝。
他启示着我:真挚的友情是用心培育的结果,它需要每个人都真心付出。而瞻仰前贤,我们敬佩他们的为人,也仰慕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馨香。
钱学森摘下了“爱国为民”的花瓣。上个世纪40年代,钱学森就已经成为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,在美国过着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。然而,他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,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,他兴奋不已,觉得正是回国效力的时候。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,自然不想放走,因为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。在克服百般阻挠之后,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。
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,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,突破无数科研难题,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贡献。我敬佩他为祖国做出伟大的科学贡献,更敬佩他的爱国情怀。
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生活中,愿教养之花永驻心田,如此,不但能够芬芳自己的心灵,还能芬芳周围的环境!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4
近日,英国知名主持人克拉克森来中国乘坐高铁时,他后座的男子一直拿着手机大声通话。他拿手机拍下这名乘客,自己则对着镜头压着嗓子连喊4句“闭嘴”,然后发到了有120万粉丝的社交账号,在4天内获得超过305万次观看和9千多条评论。
国人出行的进化史,可以视为经济发展的映照。以前的绿皮车时代,大家只求正点到达目的地,对于出行体验的诉求比较低。如今,高铁和飞机打造的舒适的全方位出行体系,让乘客们对于出行环境的心理期待值大大提升。但总体来看,如今虽然交通工具越发现代化,但一些乘客的文明素养却并没有赶上交通工具的发展速度。远的如孟非,近的如克拉克森,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,我们在关注名人效应的同时,更要在诸多事件之中有所反思。
从克拉克森拍摄的视频图像可以看到,高声打电话的男子乘坐的是高铁商务舱。从经济角度讲,选择商务舱的人士理论上财富状况应该是不错的,但其人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和秩序素养,显然还不够“富裕”。而这种尴尬状况,恐怕当事人还处于未知的状态。而一些网友对此事件也持“不要上纲上线”的观点。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——“没有侵犯到他人的空间,又何有打扰之说呢?”
以上所述,代表了个别人对于公共空间认知的偏颇。所谓公共空间权益,并非单单是肉体上要求他人保持距离的权益,包括声音、味道和视野等多方面的权益,都是不可侵犯的。打个比方:如果你在地铁上吃韭菜盒子,就很可能被其他乘客投诉,因为他人的嗅觉因你的行为已经不堪重负。在高铁上被他人长时间高分贝打电话所打扰,也是自身权益受到了损害。但是目前行政条例还没有细化到这一步,因此,要维护好公共场合免打扰权益,就只能靠道德约束和自身的文明素养。
有一句话叫“不打扰到别人,这就是教养。”无论何时何地,不轻易地冒犯他人的自由空间和灵魂居所,应该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。我们能在重要会议开始前把手机调成静音,却粗线条地忽略了在高铁车厢内大声说事对别人的冒犯。文明素养和时间地点无关,这一点不仅是长时间高声打电话的男子要领悟,更是所有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5
新学期,吕老师带我们开启了第二轮演讲-新闻推荐。我印象最深的,就是我自己的一篇演讲《不管去哪儿,教养才是最美的风景》。
新闻内容是这样的:在假期里,大家都外出游玩,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。但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,如有人在古迹上刻字。这不光毁坏了文物,还破坏了和谐的景观,难道他还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?他的这种行为早已使他遗臭万年。还有的人翻越护栏,导致交通堵塞。更有甚者将垃圾扔到悬崖峭壁之下,自以为没人看见,却没想到清洁工人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下清理垃圾。
这些人这样做因为他们缺少教养。“教”的意思是手持杖或鞭子,“养”则是饲养,一个人成长既要吃饭也要读书、受。“教”呈现内心的修养,外在的言行,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成长。
在家中,父母我不要随地乱扔垃圾,不采摘花草,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……
在俄罗斯旅游时,我发现无论在哪个场所都很安静。比如在餐厅用餐,几乎没有人大声说活,要说话也非常小声。这种宁静使人感到非常舒适。相反,在我家的小区里,有一个人打电话,声音大至全小区都可听见,让过往的人侧目相看。
教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,小到反映一个人的家庭,大到关系国家的荣誉,让我们一起来捍卫祖国的荣誉!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6
各位老师、同学:
大家好!我是五(3)班的李xx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“做一个懂礼仪、有教养的人”。
古人云: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。就是说,你不学礼,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。那么,什么是礼仪呢?礼仪就是律己、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,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手段。
我们学习礼仪,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,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。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。礼仪从“话”里来,而“话”从心里来,只有从内心尊重人,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。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言行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。大家所熟知的新中国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,是全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典范,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,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、厨师、警卫员和医护人员一一握手道谢。
我们从这里看到的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礼仪,更是做人的修养。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言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。同一件事情,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同,说出的话语不同,往往结果也大不同。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。一次,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:下车时一名小学生不小心脚踩到了前面一位打扮时尚的年轻阿姨的'裙子,使阿姨差一点跌倒。这位阿姨回过头来满脸怒火,正要发作。但是这位同学红着脸对阿姨连声说:“对不起”,赶紧从书包里掏出纸巾俯下身去擦拭污迹,阿姨高声斥责的话只说了一半却咽下了,说了声“没关系”,一场即将上演的“疾风骤雨”就这被一句“对不起”化解了。
其实,在我们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也不乏类似事件。有时因为我们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给我们大家都带来快乐,有时因为我们言语不慎会引来一场争执。不同场合我们得当的使用这些文明用语,会让人与人之间多出很多温情。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体验,当你帮助了别人,对方一句谢谢会让你心头涌起一股暖流;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你的时候,一句“对不起”,会消除你心中的不悦。因此,我们也要学会在得到帮助的时候真诚的说一声谢谢;在不小心冒犯了别人时,及时说一声“对不起”;在请求别人帮助时不忘礼貌地说一声“请”;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:捡起掉落的东西,给匆忙的行人让让路,给家人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、邻居送上友好的微笑,等等。
这些看似是日常的生活中的小事,却展现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。我校第十五条校规明确规定:“与人交往要有教养,打招呼不要用“喂”这类语言,回礼时不要手插裤袋,咀嚼食物等,受到帮助要道谢,别忘了习惯使用“您好”“谢谢”“对不起”“打搅了”“不好意思”等礼貌语言。“
如果我们大家都做懂礼仪、有教养的人,我们不但树立了自我的良好形象,我们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必然更上一层楼,我们会生活在友好、宽容、关爱、温馨的氛围中,我们每个人的小改变,小进步,必然带来全社会的大改变、大进步!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世界!希望大家都勇于展示一个有礼,有教养的自我。
谢谢大家!
讲教养的演讲稿篇7
老师们,同学们,大家上午好!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:做有修养的人。
英国著名作家罗斯金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。”文明,即“有修养”,从自己做起,注意自己的言行,提高自己的修养。当我们弯腰捡起废纸时、为每一份善意致谢时、为每一次过失道歉时,文明的光焰就在我们身上闪耀。
我们自身的修养,不光关系到自身的成长,还关系到与他人的融洽相处,更关系到所在城市、所在国家的形象与发展。目前,海淀区也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,倡议通过开展道德学堂、志愿服务队、文明餐桌、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,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,促进海淀经济社会繁荣发展。
为推动海淀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,同时为建设美丽校园、塑造美好心灵,为实现“中国梦”增添强大青春能量,海淀区系统扎实推进“道德学堂”建设。为此,我校也设立了专门的场地作为交大附中道德学堂,即综合楼一层怡乐厅,欢迎同学们到此开展相关活动。
推进道德学堂建设,要求我们“修身律己”,自觉践行社会公德、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,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,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,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。我们将在道德学堂中围绕唱歌曲、学模范、诵经典、发善心、送吉祥这五个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。
希望所有同学积极借助道德学堂建设,提升自身修养。倡议同学们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,建立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,奉献他人、提升自己;在生活中坚持光盘行动,杜绝舌尖上的浪费,积极创建文明餐桌;在网络生活中,文明上网,运用电信、移动通信平台,撰写博文、论坛跟帖、原创评论、微博等形式,积极参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,宣传社会亮点、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氛围。
做一个有修养的人,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。在我们的身边,也有很多有良好修养的道德模范。每个班级评选出的“最美交大附中人”便是其中的一支队伍。我们将利用升旗仪式等机会,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。
让我们记住英国作家罗斯金的话:“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。”争做文明交大附中人。同时,请同学们牢记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口号:
1、举区域之力聚万众之智共创全国文明城区
2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办人民满意海淀
3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海淀美丽校园
4、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区